bet365体育投注

分享: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关于对省地方标准《生态地质调查技术规范(1∶50000)(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情况

首页>政民互动> 调查征集

关于对省地方标准《生态地质调查技术规范(1∶50000)(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情况

时间: 2025-05-26 16:32 |来源:

根据《陕西省自然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关于征求<生态地质调查技术规范(150000)征求意见稿)>地方标准修改意见的函》(项目编号SDBXM 054-2024,按照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要求,陕西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等单位研究编制完成了生态地质调查技术规范(150000)征求意见稿)。我厅根据相关规定于2025317日-2025417日,面向社会公开征求了《生态地质调查技术规范(150000)(征求意见稿)》的意见。截止公告期满,共收到反馈意见单位11家,合计意见总数71条,采纳或部分采纳65条,未采纳6

一、反馈意见情况

生态地质调查技术规范(150000)征求意见稿)公示期间,收到意见建议的单位有陕西省生态地质调查中心、陕西省水工环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长沙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长安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省地质调查院、陕西核工业工程勘察有限公司、西安中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自然资源部煤炭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学会生态地质专业委员会等11家单位。主要意见包括:(1)标题修改意见3条;(2)文字表述意见7条;(3)内容修改完善意见58条;(4)格式相关意见3条。

二、意见采纳情况

(一)采纳的意见

根据生态地质调查技术规范(150000)征求意见稿)主编单位陕西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反馈,在收到相关单位意见后,主编单位会同参编单位对相关意见进行归类,逐条分析,全部采纳的意见主要有

(1)陕西省生态地质调查中心提出了8修改意见:文中英文全部修改为Times New Roman格式;3.4术语和定义中生态地质问题描述删除“生态功能退化”,增补“土壤盐渍化”;4“山水林田湖草”建议修改为“山水林田湖草沙”;4.3.8 “按生态地质复杂程度将调查区分为三类”不属于基本要求,建议列至工作量定额中;P5资料收集中删除“第四纪地质”;6.3.1地表水污染调查建议考虑生活污水及农业面源污染等;基础地质调查中建议以资料收集为主;8.2生态地质综合评价中建议明确评价内容,如生态地质脆弱性评价等。主编单位采纳以上修改建议。

(2)陕西省水工环地质调查中心提出3修改意见4.4工作量定额表2中地区类别划分建议根据陕西省自然地理实际补充“风沙草滩地区”地貌类型及其工作量、工作内容等;7.8.4水分析中建议适当减少分析要素;6.4专项调查建议围绕陕西省生态功能区划等补充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专项调查的内容。主编单位采纳以上修改建议。

(3)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提出5修改意见:第三章术语部分建议将包气带、生态多样性等通用术语删除,引用相关标准即可;4.4调查区分区按地貌单元为主,但岩溶区是以岩性划分的。如果岩溶区有河谷川原,如何确定工作定额?;7.4.1钻孔深度建议参考地表基质调查的相关规范,生态地质调查的核心是解决与表生生态有关的问题,不宜过深。对于基岩较深的地区,控制在根系区以下5米即可;7.8.4 水分析中建议适当减少分析要素;8.1.3 大气质量评价建议删除。主编单位采纳以上修改建议。

(4)中国地质调查局长沙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提出3修改意见6.3 不同类型生态地质调查内容建议淡化矿山环境、地质灾害调查等相关内容,突出地质作用对生态影响等调研内容;7.1遥感解译建议增加遥感解译精度要求和解译验证内容;7.8分析测试建议增加物理性质测试内容。主编单位采纳以上修改建议。

(5)长安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提出5修改意见4.2 目的任务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修复”建议修改为“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修复”;4.3.1生态地质调查应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突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建议修改为“生态地质调查应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突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4.4调查区地区类别划分建议修改为河谷川原地区、山地丘陵地区、岩溶地区、河湖湿地地区、黄土高原地区和风积沙(风沙过渡)地区”;4.4 2补充风积沙地区工作量;增补6.3.6 风积沙地区工作内容主编单位采纳以上修改建议。需要说明的是,因基本要求与目的任务有重复之处,结合其他单位意见建议,该单位提出的4.3.1基本要求条款在文中已做删除处理。

(6)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提出4修改意见6.4.2碳汇调查中“遥感监测”描述过于笼统,缺少遥感方法与指标支持,建议补充修改;数据库系统技术架构表述不清,未明确统一数据标准与接口规范,建议补充修改;成果数据库未明确矢量与栅格数据组织形式,图件缺乏明确的数据格式等,建议修改;7.1未细化遥感数据类型、来源等,建议补充。主编单位采纳以上修改建议。

(7)湖北省地质调查院提出10修改意见1标准适用范围修改简化为“适用于陕西省开展150000生态地质调查工作”;3术语和定义中生态地质单元定义修改为“生态地质单元描述的是空间上一个或多个具有相同或相似生态地质条件的地质单元”;4..1基本要求与4.2目的任务重复;4.4地区类别划分建议将秦岭、黄河流域、黄土高原等进行划分体现陕西生态格局特点;5.1.1资料收集建议考虑资料收集的可行性和可用性;6.2.4碳汇专项调查建议“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影响因素及机制”考虑开展监测工作;7.4.2钻探技术要求中建议删除“需要最终成井的钻孔应充分洗井,适当开展入渗试验及抽水试验”;9.1.3数据库建库中建议规范表述、明确建库采用软件;11野外验收和成果审查建议分开列述;附录BB.5建议增加钻孔记录格式。主编单位采纳以上修改建议。

(8)陕西核工业工程勘察有限公司提出8条修改意见:建议补充“引言”;1范围建议删除“陕西省各相关单位在、其他类似地理区域或”;2规范性引用文件建议删除空气、降尘、大气污染等无关项、补充GB/T 21010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TDT 1068-2022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方案编制规程、DZ/T0437-2023环境地质调查规范(1:50000);3术语和定义建议控制在10个以内,删除3.63.10项;4总则建议删除“4.1 原则”条款、删除与4.3基本要求重复内容、4.4工作量定额结合陕西三秦大地特点划分;5设计书编制与审查建议标题删除“与审查”、5.1预研究修改为“5.1资料收集分析”;8“生态地质评价”建议删除大气质量评价相关内容。主编单位采纳以上修改建议。

(9)西安中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提出4条修改意见3.63.7术词中“风化壳”、“包气带”建议删除;4.4列项b)删除多余“,”;10.3报告中建议修改为“第一句说明成果报告包含哪些内容,不用解释说明其重要性。如成果报告内容包括生态地质条件、生态地质问题、生态服务功能论述,生态地质过程研究,生态地质评价,国土空间利用和生态保护修复建议,数据库建设及结论与建议等。第二句说明编制要求。”;规范相关格式,如8.1.28.1.3中列项a)b)c)段末标点符号不统一。主编单位采纳以上修改建议。

(10)自然资源部煤炭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提出了5条修改意见:2规范性引用文件建议行标、地标按照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5.411.2标题中建议删除设计书审查和成果审查;标准条文中“目的”性、“根据、依据”性表述建议删除;条文下设“列项”建议有“引导语”。主编单位采纳以上修改建议。

(11)中国地质学会生态地质专业委员会提出了7条修改意见3.4生态地质问题中建议将“自然灾害”修改为“地质灾害”或删除;4.3.4中建议将“实际问题”修改为“现实需求”;5.1.1资料收集建议调整字节顺序,使其与在该节总述语句中出现顺序一致;6.2.1区域生态地质调查中“生态修复”建议修改为“生态地质问题修复”;6.2.2重点区生态地质调查中建议删除“生态系统质量评估,包括”;6.3不同类型区生态地质调查内容中建议将“地质灾害调查”等修改为“生态地质问题调查”;7.8.3“土壤、沉积物分析”建议修改为“成土母质、土壤、沉积物分析”。主编单位采纳以上修改建议。

(二)部分采纳意见及理由

1)湖北省地质调查院提出2条修改意见主编单位部分采纳了修改建议3.1.2生态地质调查英文表述建议修改为Ecological Geological Survery”;7.2.3 “图幅总的调查线路长度在80~240km”跨度太大,建议斟酌。

未采纳理由:3.1.2生态地质调查英文表述 “eco-geology surver”修改为“ eco-geology survey”,是参考《生态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000)(试行)》(DD 2019-09 )等技术标准中的表述方式,且与本标准其他相关术语和定义表述相一致;7.2.3 图幅总路线长度方面,陕西省地貌复杂,生态敏感性和地质条件差异显著,路线工作量跨度大旨在适配区域差异性,为不同项目开展提供弹性空间,允许结合遥感解译、无人机航测等辅助技术灵活调整地面工作量。但路线工作量跨度过大可能增加执行的不确定性。因此,文中删除相关论述,补充配套说明和数据质量兜底条款,以约束该项工作量。

(2)陕西核工业工程勘察有限公司提出了1修改意见主编单位部分采纳了修改建议:附录C第三章生态地质问题改为第三章生态地质问题识别与诊断已采纳;第四章、第五章整合到第六章生态地质评价中未采纳,理由如将第四、五章整合至第六章,则第六章内容过于庞大,报告结构稍显失稳,且第四、五、六章各成体系,整合后第六章无法统领相关内容。

)未采纳意见及理由

1湖北省地质调查院提出了3条意见未采纳4.1原则建议说明其约束条件;4.3.2手图比例尺建议采用125000底图;7.2.2 生态地质路线调查只做观测点的调查,与界线勾绘矛盾。

未采纳理由:4.1原则建议说明其约束条件和4.3.2手图比例尺,结合陕西核工业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意见,已删除该条内容7.2.2 生态地质路线调查与界线勾绘矛盾,生态地质路线调查中强调观察点调查,同时也考虑观察点之间沿途生态地质条件的变化调查,修改调整了附表B.1记录格式,突出沿途点间变化描述,因此可以实现大致勾绘土壤、植被等生态要素界线的目的

2)陕西核工业工程勘察有限公司提出了2修改意见6调查内容建议按“1、生态地质条件调查(地形地貌、构造、地层岩性、成土母质、土壤、地下水等);2、生态地质问题调查(水土流失、自然灾害、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含水层破坏、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土地沙化、生态功能退化等);3、不同类型区生态地质调查(整合专项调查内容)。”进行论述;10 综合研究与成果编制建议整合“11野外验收与成果验收内容,改为:“10 成果编制与验收,包含图件编制(增加实际材料图,明确各图件图面主要要素)、报告编制、成果验收(野外验收、数据库验收、成果验收、资料归档等)。

未采纳理由:1.本标准按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区和不同专题表述调查内容,突出了生态地质调查的逻辑、层次和陕西省自然地理格局和生态功能特色,更具条理和特色2.综合考虑湖北省调查院等单位意见,野外验收与成果验收分属两个阶段不同事项,且资料归档不归属成果验收,故独立成章。

(3)自然资源部煤炭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提出了1条修改意见未采纳:引用术语建议在其下一行注明来源:标准编号,条文号“条文”,“有修改”

未采纳理由:1.本标准术语定义遵循《标准化工作导则》(GB/T 1.1-2020)要求,术语条目以简洁性为原则,仅包含必要要素(编号、术语、定义)2. 所涉术语多引自《生态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000)(试行)》(DD 2019-09 ),已通过编制说明统一说明来源及修改情况。3. 逐条标注来源可能降低文本可读性,且与现行国家标准格式惯例不一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澳门美高梅网上赌场 PG电子游戏 博彩平台大全 2026世界杯投注赔率 澳门新葡京 十大正规彩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