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5体育投注

分享: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陕西省地方标准《黄土地区切坡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情况

首页>政民互动> 调查征集

陕西省地方标准《黄土地区切坡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情况

时间: 2025-06-12 14:34 |来源:

根据《陕西省自然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关于征求<黄土地区切坡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地方标准修改意见的函》 (项目标号SDBXM056-2024),按照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要求,西安交通大学等单位研究编制完成了《黄土地区切坡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我厅根据相关规定于 2025年 4 月 29 日-5 月 29 日,面向社会公开征求了《黄土地区切坡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的意见。截止公告期满,共收到反馈意见单位10家,合计意见总数70条,采纳或部分采纳69条,未采纳1条

一、反馈意见情况

《黄土地区切坡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公示期间,收到建议意见的单位有:西北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陕西省地质灾害中心)、陕西工程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地矿九0八环境地质有限公司、西安煤航遥感信息有限公司、西安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探开发局第二地质矿产勘查院、山西省地质调查院有限公司等10家单位。主要意见包括:(1)标题修改意见 1 条;(2)文字表述意见 31 条;(3)内容修改完善意见 25 条;(4)格式相关意见 13 条。

二、意见采纳情况

(一)采纳的意见

根据《黄土地区切坡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主编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反馈,在收到相关单位意见后,主编单位会同参编单位对相关意见进行归类,逐条分析,全部采纳的意见有:

(1)西北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提出了 10 条修改意见,包括:应将米修改为m;对切坡宽度不应有限制;引用型文件应该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的顺序排列;4.1 目标和原则中,修改为‘做到黄土切坡工程技术可靠’;4.3 建议将 a)和 b)的顺序调换一下,体现先选址,后建设;5.1.1  修改为‘选择场地开阔稳定、地层坚硬密实的有利地段’;表2 中增加破坏后果的等级划分;6.1.2 与 4.3 a)中的要求重复;表4坡高可达100m,超出了本标准的适用范围,应协调;9.3.1和9.3.4中下层内容的的编号重复等。主编单位采纳以上修改意见。

(2)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提出了3条修改意见,包括:6.1.3 补充“填土区域不宜直接作为建构筑物地基使用”;8.4.4 修改为“坡顶坡脚截排水设施包括截水沟、排水沟、跌水、急流槽和消能池等,边坡影响区内外的截排水系统宜分开布置,自成体系。地表截排水工程应进行地基处理,或宜采用钢筋砼、柔性材料等结构形式”;6.3.2 修改为“设置在斜坡上的人工压实填土边坡应验算稳定性,应根据稳定性验算结果并结合当地经验确定填土边坡的坡率允许值。填土区域应分层填筑,每层厚度不宜超过20cm,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0(具体分层压实厚度及压实系数可再斟酌),分层填筑前应将斜坡的坡面修成若干台阶,使压实填土与斜坡面紧密接触。”等。主编单位采纳以上修改意见。

(3)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陕西省地质灾害中心)提出了6条修改意见,包括:“本文件由bet365体育投注提出并归口”放至专利责任之后;删除“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文件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起草人之后补充:本文件首次发布,本文件由***负责解释,联系信息如下:单位:***,电话:***,地址:***,邮编:***;术语和定义如果确需定义或调整,应引其出处并标注相关规范;附录A与现行规范区别,如果优化说清楚;附录C与现行规范区别,如果优化说清楚等。主编单位采纳以上修改意见。

(4)陕西工程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提出了3条修改意见,包括:规范多处文字表述与表格中均有对坡高大于30m 的规定,保持前后一致,修改相应说法;9.3.1和9.3.4中有编号重复,建议删除一组编号;附录C附录中仅列举了圆弧条分法,建议补充一些常用的滑坡稳定性计算方法,根据不同特征自行选用;建议在术语中进行明确界定,文字部分尽量统一。主编单位采纳以上修改意见。

(5)陕西地矿九0八环境地质有限公司提出了4条修改意见,包括:3.5术语和定义中“永久性切坡”定义为“设计使用年限超过2年切坡。”;没有写出总则应有的内容和逻辑层次,建议核对完善;表2中没有黄土边坡失稳破坏后果的结论,与表3中的破坏后果程度等级一列不对应,建议核对完善;附录B建议给出黄土切坡坡形分类示意图,较为清晰地展示不同类型黄土切坡的坡形特征。主编单位采纳以上修改意见。

(6)西安煤航遥感信息有限公司提出了4条修改意见,包括:2. 规范性引用文件,建议引用对应的地质灾害勘察设计规范;7.3.1 文字中 Fs和 Fst 中的s和 st应为下标。稳定性状态的判别标准请补充;表D.1中应改为 m_0应改为m0(0为下标);表E.1表中的Hd与H的意义是否一致,应注明代表什么。主编单位采纳以上修改意见。

(7)西安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提出了15条修改意见,包括:5.2 应修改为“切坡中结构面倾向与切坡坡向相反”;8.2.3 修改为黄土切坡的坡率宜按附录A 的规定选用;8. 黄土切坡工程治理”中的专业名词“边坡”全部应修改为“切坡”;表4应修改为“注3:降雨工况验算。”;9.1.4修改为“或出现滑坡和泥石流迹象,如暴雨、山洪导致土壤含水率急剧增加,应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或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反映,申请专业指导,合理避灾”;9.3.1 清除重复编号;9.3.4清除重复编号;附录A应修改为“黄土切坡建议坡率表”;表A.2应修改为“边坡坡率”;表B.1 20公尺应换算为“米”;表B.1修改图号;表B.1修改公式号;附录D应修改为“附录D黄土地区建房切坡边坡加固设计参数”;文字中表格、图形、公式编号不按规范要求编号。主编单位采纳以上修改意见。

(8)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提出了3条修改意见,包括:建议适当增大高宽范围,使其能适用了大部分切坡情况;泥石流和切坡关系不大,建议将规范中的泥石流改为崩塌,或增加崩塌;表2第四列建议删除。主编单位采纳以上修改意见。

(9)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探开发局第二地质矿产勘查院提出了9条修改意见,包括:2.建议补充《滑坡防治工程设计规范》以及监测预警方面的规范作为引用规范;5.1.1 建议删除“禁止占用基本农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避让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历史文化保护区核心区域。”因下一条有专门规定,此处重复;5.3.1 本条中规定的威胁人数或导致的死亡人数建议引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的内容即可,不另行规定;6.1.3建议增加“地表水有利汇流区域”条件;6.3 建议增加“当坡面汇水面积较大时,应在坡面上”;6.4.4 建议删除部分语句。黄土坡面形成软硬差异性坡面时,其接触带更易产生冲刷破坏;7.3.2表4,建议取消表4中对坡高大于30m以上斜坡的安全系数规定内容,和规范的适用范围不符。规范前文中规定适用于15m以下边坡;8.3.2 建议修改为“黄土边坡护脚墙高度不低于2.0m。”护坡墙的作用之一就是防止再开挖或者减少其他支挡工程的适用量;附录C只给出了圆弧滑动面的计算公式,建议列表,给出其它滑动面的参考计算公式,显得更全面。主编单位采纳以上修改意见。

(10)山西省地质调查院有限公司提出了5条修改意见,包括:建议对规范内容涉及大于规定切坡高度的进行调整;2. 建议对规范内容涉及大于规定切坡高度的进行调整;5.1.2 建议将自然资源部门修改为:自然资源、应急、水利等相关部门认定的危险区、隐患区的边坡;5.2 建议增加横向边坡;反向边坡分类条件中有错别字;7.3.1 建议与滑坡防治相关规范保持一致。主编单位采纳以上修改意见。

部分采纳的意见

(1)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探开发局第二地质矿产勘查院提出的1条修改意见:3.6建议修改为“边坡范围内或周边区域影响边坡安全的岩土体、水系、地形地貌、建(构)筑物、道路及管网等因素的统称。”主编单位结合术语和定义中专家意见,建议将已有的“边坡环境”修改为“切坡环境”,故结合建议的“切坡环境”定义进行了适当修改。

(2)陕西地矿九0八环境地质有限公司提出的3条意见,包括:1 范围“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黄土地区在自然斜坡坡面上经局部挖方形成的宽度不大于30米、高度不大于15米的切坡工程。超过上述限定规模的切坡工程或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复杂的切坡工程(包括切坡工程所在斜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进行有关专项勘查和设计,采取有效、可靠的加强措施,预防地质灾害发生。”;3 .术语和定义,“切坡建房”修改为“指为形成农村房屋(设施)建设所需平整场地而进行的切坡工程。”;建议增加切坡工程可能对所在斜坡地质环境条件影响和引发地质灾害隐患方面的内容,以及切坡工程与所在斜坡如何统筹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内容要求。

未采纳理由:1. 范围部分,采纳了“超过上述限定规模的切坡工程或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复杂的切坡工程(包括切坡工程所在斜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进行有关专项勘查和设计,采取有效、可靠的加强措施,预防地质灾害发生。”建议,关于“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黄土地区在自然斜坡坡面上经局部挖方形成的宽度不大于30米、高度不大于15米的切坡工程。”的建议,中,结合已有建议未对形成的切坡宽度做限定,以更好发挥规范效能;3.2 “切坡建房”采用的定义为“在经人工切削山坡形成的平整场地上,建设农村房屋及相关设施的行为。该行为可能导致场地边坡稳定性降低,引发地质灾害风险。”,该定义重在强调切坡工程后开展建房行为,而非“切坡工程”;文中对切坡工程所在斜坡稳定性的评价进行了引用和规定,相关要求与分析方法按照DBJ61/T 192-2021附录B执行,并未全文规定。

(3)西安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提出的1条意见:文中专业名词“边坡”与“切坡”混用,建议将这些“边坡”修改为“切坡”。主编单位在文件中对“自然斜坡”、“切坡工程”和“黄土边坡”进行了定义,并在全文检查了各自出现的合理性,进行了相应替换和修改,但并未进行全文替换。

(4)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陕西省地质灾害中心)提出的1条意见:本文件既是程序又是技术要求,程序类应该按规程编制,技术要求按规范编制;个人建议按规程编制为好。否则标准化对象太多且切坡工程很复杂,很难用一个规范要求清楚等意见。主编单位结合已有切坡工程和黄土区农村切坡建房特点,对标准化对象进行了限定,对黄土切坡建房及其地质灾害防治进行了具体规定,其他一般行规定参考对应国标和行标,在文件中进行了引用说明。

采纳的意见

西安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提出的1条意见:9.2.1和9.2.2两节内容相近,建议合并。

未采纳理由:9.2.1侧重为人工巡视和简易监测;9.2.2为专业监测的内容。已结合意见,对各自的侧重内容进行了修改,但并未合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网上正规赌博平台 365BET官方网站 365博彩官网 12bet官方网站 澳門威尼斯人博彩 澳门金沙博彩娱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