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陕西省自然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关于征求<黄土滑坡韧性防控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地方标准修改意见的函》 (项目编号为SDBXM299-2024),按照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要求,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研究编制完成了《黄土滑坡韧性防控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我厅根据相关规定于 2025年 5 月16 日-6月 16日,面向社会公开征求了《黄土滑坡韧性防控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的意见。截至公告期满,共收到反馈意见单位17家,合计意见总数116条,采纳或部分采纳107条,未采纳9条。
一、反馈意见情况
《黄土滑坡韧性防控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公示期间,收到建议意见的单位有:陕西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天地地质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有限公司、中冶地集团西北岩土工程有限公司、陕西核工业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西安中勘工程有限公司、西安中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西北有色勘测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水土保持协会、西安建材地质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陕西地矿九〇八环境地质有限公司、陕西地矿第二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汉中地质学会、中国能源建设集团陕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勘测工程公司、陕西省生态地质调查中心、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17家单位116条意见。主要意见包括:(1)文字表述意见14条;(2)内容修改意见100条;(3)格式相关意见2条。
二、意见采纳情况
(一)采纳的意见
根据《黄土滑坡韧性防控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主编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反馈,在收到相关单位意见后,主编单位会同参编单位对相关意见进行归类,逐条分析,全部采纳的意见有:
(1)陕西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出了8条修改意见和建议:6.4.1 3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滑坡类型、滑面位置、岩土性质等地质条件和地震、降雨等环境因素,并将该条与本条“4”互换顺序;建议合并6.4.1条第1款和6.4.5条第1款,合并后的内容为“在设计中考虑抗滑桩与滑坡体的变形协调,确保桩体在滑坡作用下能够适应一定的变形而不发生脆性破坏。”;6.4.2 4 删除“确保在长期使用中的耐久性”;建议删除6.4.3 1款;建议将6.4.3条第2款和6.4.4条1款合成一条;6.4.4条第2-4款合并为“抗滑桩结构设计应符合《滑坡防治设计规范》GB/T 38509 的规定”;6.4.5 条第3款修改为“锚索抗滑桩应合理设计锚索的拉力和布置,确保锚索与桩体的协同工作。”;6.4.5条第2款和6.4.5条第4款与前面条款重合内容重复,建议删除这两条。主编单位采纳以上修改建议。
(2)陕西天地地质有限责任公司提出了3条修改意见和建议:7.3.2 表4补充说明α角的来源;7.4.2条改为“数据处理层:部署边缘计算节点,实现数据清洗、异常值过滤、实时计算(如位移速率、雨量累计)。支持时序数据库(InfluxDB/TDengine)存储高频监测数据,关系型数据库(PostgreSQL)管理设备及预警规则。数据处理层应满足《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19)第三级安全要求,建立异地灾备数据中心。”;增加7.2.8 监测设备每年至少进行1次现场校准。主编单位采纳以上修改建议。
(3)西安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有限公司提出了3条修改意见和建议:6.6.1 建议增加1款:挡墙基础应设置在稳定地层中,当地基持力层条件较差时,应采用抗水平力较好的措施进行处理,增加地基刚度;6.7.5条第4款建议修改为“4 渗井宜成群布设,并与排水隧洞、盲沟、仰斜排水孔等排水设施配合使用。渗井排列方向宜垂直于渗流方向,深度穿过含水层”;8.1.4条建议修改为“当滑坡产生较大位移或危机相关设施安全时,应及时预警,立即撤出相关人员,并设立警示牌,根据险情采取应急抢险措施”。主编单位采纳以上修改建议。
(4)中冶地集团西北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提出了4条修改意见和建议:引用规范排序建议GB在前,GB/T在后;4.1.4条应为黄土滑坡风险等级划分为极高风险、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四个等级;6.1.5条建议补充定语,采用新技术、新方法设计时,在可行性材料,前文描述用语为“宜”,后文变为“应”;6.6.1条修改为“设计时应...”。主编单位采纳以上修改建议。
(5)陕西核工业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提出了6条修改意见和建议:附录A 成因分类建议增加“冻融型黄土滑坡”;5.1.2条修改为“黄土滑坡勘查宜分为初步勘查和详细勘查阶段,对于高风险及以上的黄土滑坡宜直接进行详细勘查,对规模小、地质条件简单的黄土滑坡可合并勘查阶段。”;5.2.2 条第6款建议修改为“注重雨季前后水文地质条件变化,灌溉、道路开挖等人为活动诱发因素调查。”;建议删除5.2.2条;6.2.1 削方减载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后面部分均按此修改;6.2.1条第1款建议修改为“削方减载宜用于坡体具备分级开挖条件,无重要设施(如建筑、管线)影响的黄土滑坡。”。主编单位采纳以上修改建议。
(6)西安中勘工程有限公司提出了6条修改意见和建议:5.1.3条修改为“编制勘查方案,开展勘查工作。”;5.5.4条下修改为“定量评价时,圆弧形滑动面宜用毕肖普法(Bishop法),折线形滑动面宜采用传递系数法,也可采用数值模拟方法。”;6.2.2条第2款修改为“削坡后的坡度应满足坡体稳定性要求,各级边坡之间应设置马道。”;6.2.2条第5款修改为“分级削坡设计时应逐级进行稳定性分析。”;6.6.1条1~2款合成1款条,即“6.6.1 1) 设计应考虑在超设计标准条件下不发生功能性破坏,通过设置结构伸缩缝和分段设计,提高挡墙工程的韧性,便于后期维护和修复。”;6.6.1增加一条:“设计时应考虑地基土的湿陷性,根据地基湿陷类型和等级确定基础类型,挡墙材料宜选用水稳性好的材料。”;将6.6.4条纳入6.6.3条,修改为“6.6.3 6 挡墙工程验算应符合《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的规定。”。主编单位采纳以上修改建议。
(7)西安中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提出了3条修改意见和建议:3.1建议修改为“黄土地段边坡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质软弱面向下向外滑动的现象。”;4.2.5建议修改为“防控工程完成后应建立地表监测、地下水位监测等长期监测系统,反馈在运营过程中的黄土边坡动态信息。”;所有列项用1)、2)、3)……或a)、b)、c)、…..,其它列项同例。主编单位采纳以上修改建议。
(8)西北有色勘测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提出了5条修改意见和建议:5.1.2条修改为“黄土滑坡勘查宜分为初步勘查和详细勘查阶段,对于高风险及以上的黄土滑坡宜直接进行详细勘查,对规模小、地质条件简单的黄土滑坡可合并勘查阶段。”;5.4.4条修改为“黄土滑坡岩土试样剪切试验方法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2 用于黄土滑坡,在计算下滑力、土压力和抗倾覆计算时,对黏土、粉质黏土宜选择快剪、固结快剪、残剪或三轴固结不排水剪,对粉土、砂土宜选择有效应力强度指标。”;建议删除6.1.2条;6.2.1条修改为“削方减载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5 削坡应自上而下逐层进行,避免一次性大面积开挖。分级削坡设计时应逐级进行稳定性分析。”;6.4.3 错拉桩应为锚拉桩。主编单位采纳以上修改建议。
(9)陕西水土保持协会提出了8条修改意见和建议:4.1.3条修改为“黄土滑坡的危害对象划分为城镇、交通、水利、矿山等,黄土滑坡应根据危害对象、规模、工程处置及救援条件等进行危险性分级,危险性等级划分为极高危害性、高危害性、中危害性、低危害性四级,应按附录B表B.2要求执行。”;4.2.3条修改为“黄土滑坡韧性防治工程设计的依据应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灾害评估报告、勘查报告等。黄土滑坡韧性防治工程设计应有充分的工程地质依据。”;5.1.5条修改为“黄土滑坡勘查测试宜采用原位测试与室内相结合手段。应重视黄土的水敏感性、结构特性(如大孔隙特性、垂直节理)等对滑坡特征的控制或影响。”;5.2.2条第2款 建议取消内部结构特征,或改为特殊的黄土地貌特征”;5.3.3条第2款修改为“勘探深度应满足滑坡评价及韧性防控的要 求。宜进入滑面下深度应不小于滑体厚度的1/2,且应进入滑坡防治工程结构底面下不少于3~5m。”,5.4.1条修改为“采用井探、硐探、槽探揭露的滑带应取不扰动土样进行试验,不扰动土样尺寸不小于200mm(长)×200mm(宽) ×200mm(高),土样数量不应少于6件,并满足湿陷性评价的要求。”;6.5.4条第4款建议取消;第8章 社区参与在西方国家行得通,在中国还是应以政府主导,全民参与才符合国情。主编单位采纳以上修改建议。
(10)西安建材地质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提出了4条修改意见和建议:4.1.4条修改为“”根据滑坡规模、威胁对象、潜在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黄土滑坡风险等级划分为极高风险、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四个等级,可按附录B表B.3要求执行。”;5.1.5条修改为“黄土滑坡勘查测试宜采用原位测试与室内相结合手段,应重视黄土的水敏性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表 1 滑坡稳定状态划分 FS<1.00(不稳定)、1.00≤FS<1.05(欠稳定)、1.05≤FS<1.15(基本稳定)、1.15≤FS(稳定)”;6.1.6条修改为“防控工程完工后,责任单位应对韧性防控措施进行管护。”。主编单位采纳以上修改建议。
(11)陕西地矿第二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提出了11条修改意见和建议:修改滑坡韧性防控定义;修改韧性运维定义;4.1.2条修改为“黄土滑坡的稳定性分级划分为稳定、基本稳定、欠稳定和不稳定四级,应按附录B表B.1要求执行。”;4.1.4条修改为“根据滑坡规模、威胁对象、潜在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黄土滑坡风险等级划分为极高风险、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四个等级,可按附录B表B.3要求执行。”;4.2.4条修改为“黄土滑坡韧性防控工程应根据黄土滑坡变形状态,工程结构类型与特征施工条件,制订合理的施工顺序,选择适当的施工方法,降低诱发滑坡失稳的风险。”;4.2.5条修改为“防控工程完成后应建立地表监测、地下水平位移监测等长期监测系统,反馈在运营过程中的黄土滑坡动态信息。”;附录B.3文字修改为“根据滑坡规模、威胁对象、潜在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黄土滑坡风险等级划分为极高风险、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四个等级,见表B.3”;5.3.3条第3款修改为“应在加密勘探点和拟设防治工程地段的勘探点采取岩土试样,且不同地层单元采取试样的数量不少于6组。在拟设置抗滑桩及坡脚反压的区域应按照《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的相关规定进行取样、评价湿陷性、采取地基处理。”;5.5.4条修改为“圆弧形滑动面宜用毕肖普法(Bishop法)进行稳定性计算、折线形滑动面宜采用传递系数法进行稳定性计算。”;6.3.3条修改为“坡脚反压施工应按“清表→基底压实或加固→分层填筑碾压→排水设施同步施工→坡面防护→竣工验收监测 ”的顺序进行。”;9.4.1条修改为“对于黄土滑坡治理效果应进行动态评价。对于治理效果不达标的(部分或全部失效)部位,应……,其标准不得低于原设计要求。”。主编单位采纳以上修改建议。
(12)汉中市地质协会提出了16条修改意见和建议:4.1.1条建议修改为“滑体厚度、滑体体积”;4.1.4应为“划分为极高风险、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四个等级。”;4.2.6条建议修改为“需根据变形量及变形特点,分析变形原因。”附录A建议修改为“根据滑体厚度、滑体体积、成因特征、滑面位置、运动特征、滑动模式等因素进行黄土滑坡分类。”附录C建议修改为“根据地形地貌、地质构造、黄土性质、人类工程活动、滑坡特征等划分为复杂、中等和简单三级。”;5.1.1条建议修改为“黄土滑坡勘查内容、工作量及工作方法应根据勘查阶段、滑坡体分布及结构特征以及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确定。”;5.1.2条建议修改为“可选用工程地质调绘及野外踏勘初步确定滑坡特征和风险等级,必要时,辅以适当的勘探手段。”;5.1.5条修改为“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相结合手段”;5.3.1条修改为“调查范围应至滑坡外围稳定区域。”;5.3.2条第5款和5.3.3条第3款均应为同一地层单元;5.3.2条建议修改为“勘探深度应穿透最下一层滑面深度不小于 5m。”;5.5.1条建议修改为“滑坡稳定性评价应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删除6.1.1条;6.1.2条修改为“黄土滑坡韧性工程设计应根据风险等级及韧性防控等级按附录B表B.4和B.5的要求综合选取防控措施。”;6.1.2条修改为“工程设计应考虑承灾体对滑坡变形的敏感程度,变形敏感时,宜优先选用控制滑坡变形的措施。”。主编单位采纳以上修改建议。
(13)中国能源建设集团陕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勘测工程公司提出了6条修改意见和建议:4.2.3条修改为“包括灾害评估报告、勘查报告等,并遵循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的原则。”;4.2.4条修改为“黄土滑坡韧性防控工程应根据黄土滑坡变形特征、工程结构类型及施工条件”;4.2.6条修改为“若坡体出现变形异常,需根据变形情况,分析变形原因”;将6.5.1条1~3款合并为“6.5.1 1 设计应考虑在超设计标准条件下不发生功能性破坏,采用模块化结构或易更换材料,提高锚固工程的韧性,便于后期维护和修复。”建议删除6.5.3条第2款,并补充“6.5.3 2 单根锚索锚固力过大或锚固段过长时可采用拉力分散型锚索。”;建议删除6.5.4条。主编单位采纳以上修改建议。
(14)陕西省生态地质调查中心提出了4条修改意见和建议:建议将术语“滑坡韧性评价”修改为“韧性评价”;4.1.4条修改为“根据滑坡规模、威胁对象、潜在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黄土滑坡风险等级划分为极高风险、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四个等级,可按附录B表B.3要求执行。”;6.1.6条修改为“防控工程完工后,责任单位应对韧性防控措施进行管护。”;8.1.1条修改为“滑坡灾害应急处置包括灾后应急处置和临灾前的险情处置两种。灾后应急处置工作重点是调查排查、成因分析、灾情评估、救援安置、应急治理。灾前应急处置工作重点是风险评估、避险疏散和排危除险。”。主编单位采纳以上修改建议。
(15)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出了7条修改意见和建议:1.1修改为“提高灾害的勘查与设计、监测与预警、应急与调控能力”;6.3.1条第2款将“回填体”修改为“反压体”;6.3.2条第1款修改为“应根据滑坡稳定性计算结果确定填土量、反压体宽度、高度及坡度。”;6.3.2条第2款修改为“反压堆积前应清除坡脚表层松散堆积物,必要时对基底进行改良或加固。”;6.3.2条第3款修改为“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3。”;6.3.2条第4款修改为“坡面应设置完善的防截排水措施。”;6.3.2条第5款修改为“反压过程中应做好反压体质量控制。”。主编单位采纳以上修改建议。
(16)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提出了7条修改意见和建议:4.1.4条和附录B中出现重复的“高风险”,均需修改为:黄土滑坡风险等级划分为极高风险、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四个等级;附录A中,滑面位置部分的复合型滑坡特征说明:滑动面贯穿黄土,该特征说明不准确;6.1.2条建议修改为“低风险滑坡宜采取“地表水管理+自然恢复+人工巡查+风险管控”的低韧性工程治理措施。”。主编单位采纳以上修改建议。
(二)部分采纳的意见
西安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有限公司提出了1条修改意见和建议:建议6.3.2条第3款修改为:"压实系数应达到中密及以上,***,反压部位后期作为建(构)筑物场地使用时,应达到密实”,压实系数判断密实度可参考甘肃省地方标准《黄土地区大厚度填挖场地治理技术标准》5.5.3节规定。采用密实度对现场质量控制更为粗犷,符合作为滑坡治理应急工程的特点。主编单位对其进行了部分修改,但坡脚反压的质量判定应以压实系数为准,且更易测定。
中冶地集团西北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提出了2条修改意见和建议:附录参考文献建议修改引用标准名录,补充标准用词说明;6.4.6条 桩体完整性进行监测”修改为检测,建议检测划分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检测。主编单位已修改引用标准名录,而地标无需标准用词说明;主编单位结合建议适当修改为:施工中应对桩孔深度、垂直度、孔径、钢筋笼的尺寸、钢筋规格、焊接质量和桩体完整性进行检测。
陕西核工业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提出了1条修改意见和建议:表B.5 技术措施建议增加“护坡工程”。主编单位认为规范中的生态工程即为生态护坡工程。
西安中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提出了1条修改意见和建议:6.4.2条第3款建议修改为“在滑动面附近或受力较大的区域,可设置加箍筋以提高抗剪能力”。主编单位经查阅相关资料,加箍筋属于口语化表达,箍筋为专业术语,二者意义也有所不同,因此将本款改为“在滑动面附近或受力较大的区域,可设置箍筋以提高抗剪能力”。
陕西地矿九〇八环境地质有限公司提出了1条修改意见和建议:3.2滑坡韧性防控 resilienc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landslide定义建议修改为“通过韧性工程和措施防控黄土滑坡的活动。"。主编单位认为修改后的定义过于简单,对其进行部分修改。
陕西地矿第二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提出了2条修改意见和建议: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规范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同样适用于本规范;6.4.3条修改为“抗滑桩间距宜为2~6m。抗滑桩嵌固段须嵌入滑床中一定深度,确保桩的最大横向压应力不超过桩前嵌固段地层的横向承载力。并应确保桩端不产生新的深层滑动。”。主编单位对部分引用规范增加发布日期;6.4.3条修改为“抗滑桩嵌固段须嵌入滑床中一定深度,确保桩的最大横向压应力不超过桩前嵌固端地层的横向承载力以及桩端不产生新的深层滑动。
(三)未采纳的意见
(1)西安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有限公司提出了2条修改意见和建议:表B.4 中滑坡韧性防控等级仅以风险等级划分太局限,建议与滑坡防治条件和破坏后果的严重程度综合划分;8.1.5条建议修改为:应急抢险优先选择截排水、裂缝夯实、后缘减载、反压压脚等简易工程措施。未采纳理由:针对第1条,风险已涵盖后果;针对第2条,地下水对滑坡的影响比较复杂,查清地下水影响机制后再采取对应的措施,在应急阶段不宜涉及。
(2)西北有色勘测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提出了1条修改意见和建议:术语和定义补充无韧性设计。未采纳理由:主编单位认为滑坡韧性防控已包括韧性设计,无需单独解释。
(3)陕西水土保持协会提出了2条修改意见和建议:4.2.1条修改为“黄土滑坡韧性防控工程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方针,兼顾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效益,并积极推进社会多部门参与共治。”;4.2.5条修改为“防护工程完成后应建立地表监测、地下水平位移监测等长期监测系统,反馈在运营过程中的黄土边坡动态信息。对于地下水发育或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黄土滑坡,防护工程完成后应建立地表监测、地下水平位移监测等长期监测系统,反馈在运营过程中的黄土边坡动态信息。”。未采纳理由:针对第1条,遵循“多层次防御、水文调控优先、结构-材料韧性化、协同自然过程”的方针与本规范比较贴合;针对第2条,前面的内容已经囊括特殊情况,不增加特殊情况。
(4)陕西地矿九〇八环境地质有限公司提出了2条修改意见和建议:建议去掉滑坡韧性评价定义;6.8.2条修改为“生态工程为黄土滑坡韧性防控的主要措施之一”。未采纳理由:针对第1条,韧性评价是本规范的特色,该术语保留,修改为“韧性评价”;针对第2条,编制组认为“生态工程为黄土滑坡韧性防控的辅助措施”写法较为妥当。
(5)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提出了2条修改意见和建议:7.3.1条款中,“有明显的变形特征”仍停留在黄色预警阶段,不甚合理;8.2.7条款中,建立滑坡灾害预警体系后,地方政府及社区宜负责滑坡预警体系的运营与维护,考虑是否替换为“应”。未采纳理由:针对第1条,本规范与行业标准《DZ/T 0460 地质灾害自动化仪器监测预警规范》保持一致;针对第2条,部分预警体系由监测实施单位负责运营与维护,技术标准不宜要求地方政府。
bet365中文主办 陕西省自然资源信息中心承办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劳动南路180号邮编:710082
陕ICP备19023413号 网站标识码 6100000020
陕公网安备 61010402000444号